某县七年级学生博文,向心理咨询师详细叙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,心理老师专注地聆听:“你所描述的一切都非常生动,我们能够感受到你的悲痛和无助。但请相信,眼前的困境是暂时的,你的勇气和我们的支持,定能助你走出困境。”经过深入的心理辅导,博文紧绷的情绪逐渐放松。老师不仅安慰了他的伤痛,更引导他从创伤中抽身,展望未来:“我们可以一起谈谈即将到来的新班级、新朋友,或者设定一些重建家园的小目标。”这些话语如同阳光穿透乌云,悄悄在他心中播下了希望与信心重建的种子。
近日,甘肃某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,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’亡和财产损失,也会对部分亲历者造成心理创伤。 灾害后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有:
1. 焦虑情绪:受灾群众可能会持续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,对未来充满担忧。
2.抑郁情绪:面对家园受损、财产损失甚至亲友伤‘亡等情况,很多人会陷入情绪低落之中。
3.创伤后应激反应:灾难带来的恐惧和不安会严重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。
4.急性应激反应:通常在灾难发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,表现为情绪上的剧烈波动。
出现不良情绪,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
1.联系心理援助,重构安全感: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,可以向志愿者倾诉自己的感受,把内心的恐惧、难过、焦虑都说出来。积极互动,参与安置点的集体活动、和邻里聊天等,感受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,能帮助自己慢慢重构安全感,减少孤独和恐惧。
2.寻求社会支持,合力渡过难关:灾后的重建不是一个人的战斗,要学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。对于社会救援力量提供物资帮助和心理支持,积极参与其中,不要因不好意思而拒绝帮助。在集体的力量中,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,增强渡过难关的信心。
3.积极应对问题,重构稳定感: 灾难会让人瞬间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,而重新建立稳定的生活秩序是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一步。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比如参与安置点的简单劳动等,通过完成这些小事,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,慢慢重构内心的稳定。
4.逐步适应新生活,计划重建家园:灾难过后,生活环境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,要学会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状态。不要急于求成,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现实。可以开始制定重建计划,比如先规划如何整理被损坏的物品,再考虑如何修缮房屋、恢复工作等。
灾后出现不良情绪是人体正常的应激反应,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后,正视并积极应对灾后带来的心理创伤,能更快地走出阴霾,恢复正常生活!